来源:金立品ACCA,会计纵横,会计雅苑等,CMKT咨询圈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场
成立于1913年,曾经是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2002年因安然事件被迫退出审计业务。
1913 年任西北大学教授的亚瑟·安达信和普华会计师行(Price Waterhouse)的克拉伦斯·德莱尼(Clarence Delaney)在芝加哥创立了安达信公司(原名AndersenDelaney & Co.)。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会计师很少具有大学文凭,他们大多从学徒开始做起,在堆积如山的账册中苦熬多年才能出头。会计师的工作也仅限于核 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
但安达信深信,会计师传统的角色难以满足20世纪企业的需求。查账人的角色不应该只是最后的审查,也要进行最初的把关。他认为,一流的会计师应该为公司客户提出具建设性的报告,帮助其解决管理上的日常问题。此时,恰逢美国国会通过了所得税法,给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安达信对传统的会计制度发起了挑战,将审计纳入了公司的运营,并以自己的服务信念,迅速将公司发展壮大。
安达信的的先见之明给他带来了发财和繁荣壮大的机会。亚瑟·安达信是一个有心的人,从他决定做事业的那一天起,他就谋划将学校最有前途的学生选入自己教授的班上。他苦心竭虑地要将他们培养成千锤百炼的会计师。安达信的目标是,这些可造之才要能用独一无二的方法论来提高财政金融系统的性能。
这时的这群人更像一个团体。
1915年,安达信要求一家轮船公司在公布其资产负债表时,对一艘货轮的沉没而造成的成本进行披露──尽管这发生在这家轮船公司的财政年度之后,但在安达信签署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之前。这是历史上首次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要求用这样的标准进行披露,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由于这种专业化特色及一贯对客户采取严格标准,安达信公司很快赢得公众的信赖。
1918年,德莱尼退出,公司改名为ArthurAndersen & Co.并迅速在美国扩张,其中包括1921年开始在哥伦比亚特区开展业务。当时,安达信便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业务概念——管理信息咨询,但这并不是其后来的 咨询业务内容。在以后的20年中,安达信用一种“一家公司”的理念把所有办公室联系在一起。这家公司为其员工和合伙人开设了有创新意识的培训课程并树立了从业标准。
斯帕切克是一个极其有创见性并在商务操作方面创造性的领导。在1947年至1963年,在他的任期内,安达信公司得到了全球性的发展,在仅仅20年里, 公司收入从1950年的800万美元变成了20年后的1亿3千万美元。斯帕切克还直接参与并启动开张了5家位于欧洲的全球性分公司,这也是安达信首次拥有自己的全球性分公司并开始向它的顶点迈进。
1950年,安达信将所谓“克里考夫”方法介绍给全世界:安达信不仅仅为客户审计帐务,还可以按照客户的需要建立电脑记帐系统。此项技术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
在斯帕切克掌管公司期间,安达信继续保持了其保护公众利益的姿态,发扬光大了亚瑟·安达信开创的“诚信高于利润”的传统。它曾指责拜斯海姆钢铁公司将其 1964年利润虚增60%.它还批评SEC对公司假账监管不力。坚持使用严格的会计标准,甚至牺牲本公司和其它公司的利润也在所不惜。这些业绩的直接结果 是使安达信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最受尊敬的专业性服务机构之一。在斯帕切克离去后的很长时间里,安达信仍十分注重公众利益。
1989年,公司最终分拆为主营会计业务的安达信公司(Arthur Andersen)和主营IT咨询业的安达信咨询公司(Andersen Consulting)。从此咨询和审计业务分离,双方各自经营,业务范围彼此分立、相互补充。到了90年代,审计同管理咨询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明显。安达信咨询(Andersen Consulting)是从Arthur Andersen分离出来的,但收入增长远远超过Arthur Andersen.90年代后期,Andersen Consulting每年要向Arthur Andersen支付2亿美元的利润,这使安达信咨询的合伙人深感不快。同时,利润又驱使Arthur Andersen建立起自己的管理咨询部门。这不仅违反了双方的分工默契,而且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有趣的是,安达信(Arthur Andersen)最终抵制不住咨询需求迅速增长的诱惑,开始鼓励自己的咨询部门承接业务。
到1997 年,安达信咨询(AndersenConsulting)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咨询公司,而安达信(Arthur Andersen)的企业咨询业务也已经跻身全球第十四名。Andersen Consulting向设在巴黎的国际商会提出了离异的要求。当安达信咨询决定最终脱离安达信时,后者认为根据协议,前者必须支付100亿美元的违约金及 继续使用Andersen这一名称的费用,而安达信咨询指责安达信私自发展咨询业务,实际上已违反1989年协议在先。争端持续了两年半,2000年8 月,国际商会的仲裁实现了Andersen Consulting的愿望,但以此为代价的是必须放弃“AndersenConsulting”的名称,另起炉灶。
从1997年到2000年,漫长的诉讼使安达信公司业务损失惨重,在“五大”中只能敬陪末座。虽然安达信最终得以保留“安达信咨询”的商标所有权,原安达信咨询公司被迫更名为Accenture(埃森哲或安盛)。但是“分家”之后,安达信只获得了10亿美元的赔偿,与它提出的150亿美元巨额赔偿要求相去甚远。
2001年年初,当安然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之时,由于与安达信以前的血缘关系,埃森哲的名字也被频频提起。人们感叹埃森哲未卜先知的运气:正因为当年埃 森哲选择和安达信分手,才避免了在安然事件中也弄得一身污水。人们常把有情人终成眷属说成是“天作之合”,可这桩分离实在可以称得上是“天作之离”。
Andersen Consulting独立后,Arthur Andersen的收入压力陡增,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其对咨询业务的欲望。总是Arthur Andersen做出让步,而决策又常常来自于最高管理层。媒体 指出:丰厚的咨询收入使审计师丧失了挑战管理当局的勇气。
在经历痛苦的分拆之后,安达信在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当中由排名第一降至最末。再造辉煌,重夺王座的艰难任务,陡然间压在新任CEO贝拉迪诺肩上。
但是,从1993年起ArthurAndersen却因卷入多起会计丑闻而接二连三地受到SEC的调查。几次比较重要的有:
1.1996年的韦斯特管理公司虚报合同案。韦斯特管理公司的财务报表对公司1992年至1996年的收入虚报多达10亿美元。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发现安达信的审计报告极不真实,而且有误导作用。最 终裁定其涉嫌不正当职业操作。安达信接受了这一裁决,并赔付了700万美元的民事罚金,但对其是否应负责任未置可否。安达信还同意为2.2亿美元的庭外和 解支付部分款项,但没有承认自己有任何过失。
2.1997年的阳光公司(SUNBEAM)破产案。阳光公司被指伪造销售额、利润和开支。在其合伙人已发出信号的前提下,安达信仍旧认可了阳光公司存有疑点的财务报表。最终,阳光公司宣布破产。对于美国证券 与交易委员会提出的索赔要求,安达信极力反对。最终,在对指责不置可否的情况下,安达信与股东庭外和解,赔偿1.1亿美元。
3.垃圾处理公司破产案。垃圾处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是美国著名的垃圾处理和回收公司,1971年上市,安达信一直对这家公司进行审计。1997年Arthur Andersen的审计客户垃圾处理公司宣布对其1988至 1997年的财务报告进行调整,调整金额创下了美国历史最高记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向法院提供的起诉称,安达信在1992年至1996年期间“明知故 犯”和“不顾后果”地为美国废物管理公司提供虚假、具有误导性的审计报告,把该公司的收入虚报了14.3亿美元。这种做法显然给投资者以错误的财务报告。 2001年6月,华盛顿联邦法庭以“欺骗及伪造账目”罪判处安达信罚款700万美元。垃圾处理公司于2002年1月宣告破产,安达信以2.2亿美元了结因 垃圾处理公司的帐目问题而引起的集团诉讼。
在五大中,安达信由于审计问题与集团诉讼股东达成的和解次数和金额是最多的。
安然从1997年到2001年间虚构利润5.86亿美元,并隐藏了数亿美元的债务。美国监管部门的调查发现,安然公司的雇员中居然有100多位来自安达信,包括首席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等高级职员,而在董事会中,有一半的董事与安达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001年10月安然财务丑闻爆发,美国证监会(SEC)宣布对安然进行调查。可就在同时,安达信的休斯敦事务所从10月23日开始的两个星期中销毁了 数千页安然公司的文件。而公司在10月17日就已得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对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直到11月8日收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传票后才停 止销毁文件。2001年12月安然宣布破产。2002年1月安达信承认销毁文件,Arthur Andersen芝加哥总部提出:这是休斯敦事务所所为。2002年初Arthur Andersen将负责安然审计的资深合伙人大卫·邓肯除名。而大卫·邓肯则申辨:这是总部的授意。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司法部于3月14日对 Arthur Andersen提起刑事诉讼,罪名是妨碍司法公正,理由是该公司在安然丑闻事发后毁掉了相关文件和电脑记录,从而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第一起大型会计行受到 刑事调查的案例。
为逃避株连,安达信的海外公司纷纷自寻出路,脱离安达信的全球网络,2002年3月 21日安达信(香港)和安达信(中国)宣布加盟普华永道,安达信被拆掉第一块砖。紧接着俄罗斯安达信宣布并入安永;新西兰安达信也宣布并入安永;加拿大安 达信宣布与普华永道进行合并谈判;西班牙安达信也宣布脱离全球体系。安达信(新加坡)、安达信(菲律宾)、安达信(台湾)的业务并入安永;安达信(日本)和安达信(泰国)等并入毕马威。这种状况可谓:从大树底下好乘凉变成树倒猴狲散;或者从同一战壕的盟友变成墙倒众人推。只可惜百年老店毁于一旦。
2002年3月26日,安达信的CEO约瑟夫·贝拉迪诺辞职。
2002年4月3日,安达信国际任命安达信(法国)负责人阿尔多·帕多索为新的CEO,安达信的税收咨询业务也在4月底正式并入德勤事务所,安达信宣布 裁员7000多人,占美国人员的四分之一;前后不过4个多月的时间,安达信(美国)从呼风唤雨的业界“巨无霸”变成众叛亲离、甚至自身难保的“泥菩萨”, 等待它的除了5月份开庭的官司,还有破产或者被吞并,其最好的结局恐怕也是“死缓”。
8月27日,安达信环球与安然股东和雇员达成协议,同意支付6000万美元以解决由安然破产案所引发的法律诉讼。但安达信美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作为安然的外部审计师,它仍然是这起集体诉讼的被告之一。
2002年8月31日,安达信环球(Andersen World wide)集团的美国分部——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Arthur Andersen LLP)宣布,从即日起放弃在美国的全部审计业务,正式退出其从事了89年的审计行业。
2002年10月16日,美国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对安达信妨碍司法调查做出判决,罚款50万美元,并禁止它在5年内从事业务,此次裁决使安达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被判“有罪”的大型会计行。
2005年5月31日,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安达信公司妨碍司法的判决,认定先前判决缺乏充分证据。也许对安达信而言,3年后虽然终于等到最高法院为其翻 案,但实际意义可能将只限定于“还其清白”的范畴。充其量这一最终裁定也只能使安达信在民事诉讼中则可以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而合伙人也可能不会因为 败诉而赔得倾家荡产。
2005年12月5日,美司法部放弃了对安达信的诉讼。这一决定使安达信负责安然审计的大卫·邓肯可能免除牢狱之灾。目前安达信仅有约200个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与代表股东的律师们就安达信提供给安然和其他客户的服务进行协商。
对于现在的四大人来说,安达信的辉煌已经是十五年前的往事了。当初飘零四散的安达信员工们,有的已经成为了四大的高级合伙人,有的成为了上市公司的CFO,有的在投资领域风生水起。其中最成功的安达信人,莫过于阿里巴巴的现任CEO张勇,他曾在2002-2005年期间在普华永道担任高级经理,在2005年加盟网友公司盛大担任CFO,负责上市事宜,2007年来到淘宝任CFO。而在这些辉煌经历之前,他是安达信中国最早的一批员工,曾在安达信的上海办事处工作了7年。 而对于四大的高管来说,安达信的悲剧也早就被掩埋在了尘土之下。审计和咨询被迫剥离的阵痛早已过去,自从2010年起,四大们又走上专业服务一体化的道路,通过不断收购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审计、咨询、税务、法务一体化的专业服务。在2014年,全球就有数十家咨询机构被四大并购。太阳底下无新事,没有人知道,在下一个十年,我们等来的会是最终瓜分全球专业服务市场的四大垄断机构,还是又一个安达信悲剧。
沉思 虽有安然事件的前车之鉴,但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丑闻层出不穷,不禁令人怀疑:在利润压力下,专业性和独立性所剩几何?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